目前關于氣候變化、能源這些方面的研究資金來自哪里?未來民間資本的力量要發(fā)揮多大的作用?
李政:以我們?yōu)槔?,資金來源量包括三部分,第一部分量是國家的科技經費,是競爭性的,我們稱之為以科技創(chuàng)新為目的的縱向科技計劃;第二部分我們叫橫向項目,來自于企業(yè)的技術需求;第三部分是國際合作,就是和國際上的企業(yè)以及合作伙伴開展一些項目。
研究
碳中和、碳達峰,民間的資本一定要參與進來,也有必要參加進來。一方面這對投資者本身來講是巨大的風口,另外民間資本不參與這件事就沒有意義了,要發(fā)揮以一帶十,以政府的杠桿撬動10倍社會投資的作用。
實現(xiàn)碳達峰、碳中和,肯定是離不開巨大的投入。以我比較熟悉的
電力為例,要實現(xiàn)一個以非化石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為主的能源體系,估計跟能源相關的基礎設施投資要100萬億元到138萬億元之間,其中50%的投資都是電力的,而這里邊,有大概60%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,所以投資額是挺巨大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