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除國企壟斷,廢除價格管制,我們向來是不缺乏理由的,沒想到現(xiàn)在又增加了一個;國有企業(yè)的弊端,價格管制的禍害,我們向來也是不覺陌生的,沒想到現(xiàn)在又增加一個。這就是霧霾天。
據(jù)《華爾街日報》報道稱,“中國政府試圖治理空氣污染的努力面臨盤根錯節(jié)的國有企業(yè)和地方利益集團的強烈抵制。”“中國最大的兩家煉油企業(yè)中國石油
化工集團公司和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均替各自的環(huán)保記錄辯護。中
石化稱其已經(jīng)斥資數(shù)十億元更新煉油設施。中國石油稱其生產(chǎn)符合國家質量要求?!?/div>
該報同時指出:“由于燃料價格受到嚴格監(jiān)管,中國的煉油廠不愿生產(chǎn)更清潔的燃料,因為較高的成本無法轉嫁給消費者。與此同時,卡車在中國車輛總數(shù)中占了差不多四分之一,但排放顆粒物的比重卻占到將近80%。”
雖然我們都明白空氣污染并不全是汽車尾氣以及煉油廠造成的,但是,這兩項至少也是空氣污染的重要源頭。那么,提高燃油品質,改進煉油廠作業(yè),就是空氣污染治理中一個不可回避的
問題。
但是,同樣是《華爾街日報》的這篇報道指出:讓擁有強大政治背景的中國煉油廠讓步,是環(huán)境監(jiān)管機構面臨的挑戰(zhàn)之一。而財政部和中國煉油廠在有關補貼的談判中也陷入僵持。煉油廠希望獲得補貼,以部分沖抵升級和運營生產(chǎn)清潔柴油煉油廠的較高成本。
這不禁讓人想問,我們對汽車燃油及煉油廠的標準是什么?有沒有一個清晰的標準?這個標準夠不夠高?如果有的話,這些標準是否已經(jīng)得到落實,若沒有得到落實的話,是不是中石油、中石化這些煉油巨頭政治背景實在太強大,以至于環(huán)保部門根本都沒法將他們告上法庭,或者即便告上法庭了也只能不了了之?
更可能的答案,是我們的標準本身就比較低,包括成品油標準和煉油廠的作業(yè)標準。事實上國內(nèi)媒體已經(jīng)廣泛報道的一個事實是中國的燃油標準過低:目前全國實施車用汽油國三標準階段,含硫量不超過150ppm,車用柴油硫含量不得超過350ppm。與此同時,歐盟和日本已經(jīng)將汽油和柴油中的含硫量降至10ppm,美國是30ppm。這意味著中國當前的汽油標準是歐洲、日本的15倍,美國的5倍,柴油則是歐日標準的30余倍。
我們一般會認為,既然是我們的燃油標準過低,那么我們只要提高標準,并且要求所有廠商嚴格執(zhí)行就行了。但現(xiàn)在我們看到答案了,要提高標準是有阻力的,這阻力就來自中石油中石化這樣的大型國有企業(yè)。他們希望獲得更多補貼,否則就不能生產(chǎn)更加清潔的柴油。
也就是說,現(xiàn)在的問題還不在于假如我們有足夠嚴格的標準之后,這些標準能不能得到落實,而是在中石油中石化這樣的壟斷巨頭面前,我們可能連標準都無法提高,連相關法律都無法出臺。有時候出臺一部法律,并不僅僅是你有充足理由就可以的,你還需要有強硬后臺才行。很不幸,現(xiàn)在的大型國企后臺可能更硬。需要說明的是,此所謂“后臺”有可能是既得利益集團,也有可能是民意。
我們知道要打破國企壟斷是很難的,因為這等于搶了許多政府高官的飯碗,等于讓很多政府高官失去了發(fā)財機會。這恐怕要比讓國有企業(yè)在一些產(chǎn)品的質量標準上讓步難得多,但是,我們還應該認識到的是,只要壟斷不除,國有企業(yè)就會在這樣那樣的地方給人們制造麻煩,比如抵制提高燃油標準,從而讓阻礙空氣治理。所以如果我們要真正解決問題,還是得從破除壟斷上想辦法。而且既然高管維持國企的主要目的也只是圖財,那么我們出高價贖買就行了,這總比讓這些巨無霸企業(yè)繼續(xù)禍害下去要好。此謂破財消災是也。
不過,破財也要看地方,有些錢就堅決不能花,比如說給煉油廠提供財政補貼?,F(xiàn)在煉油廠還在和財政部談判,希望獲得補貼,以部分沖抵升級和運營生產(chǎn)清潔柴油煉油廠的較高成本。平心而論,這點要求也并不完全過分,這是因為中國的成品油價格是受到政府管制的,煉油廠并不能通過提高油價將成本分攤給消費者。
但是,我們作為外人看來,應該明白公道的解決辦法,不是由財政部提供補貼,而是應該干脆廢除價格管制。當煉油廠可以在
市場上自由定價之后,他們就不用面臨一定虧損的窘境,政府也不再需要因為財務理由而對他們網(wǎng)開一面。立法部門只要制定出相應的燃油標準,然后嚴格執(zhí)行就可以了。至于在這個標準下,他們能不能生產(chǎn)出合格的油品,能不能以大眾所能接受的價格供應,那完全是他們自己的事。
事實上我們完全可以預料,屆時油價一定會上漲,但這是我們要避免空氣污染必須付出的代價,我們以前不舍得花錢,今天讓大家一起在霧霾天下生活就是代價?,F(xiàn)在我們說中石油中石化是空氣污染的其中一個根源,所以請它們還百姓以藍天,但真正的希望并不是寄托于他們身上,而是寄托于更多老百姓的認識上。我們應該有這樣的認識,要想獲得藍天,就得要求政府破除行政壟斷,廢除價格管制。